唐納德說:
若要失敗,就放棄冒險
若要失敗,就不知變通
若要失敗,就孤立自己
若要失敗,就死不認錯
目前分類:讀書會介紹書目之心得報告 (22)
- May 16 Thu 2013 14:31
《最珍貴的教訓 可樂教父的成敗十誡》不要超過失敗的那條線
- Dec 05 Sat 2009 22:05
《決定一生的關鍵20歲》有目標才有方向
《決定一生的關鍵20歲》讓我歸類,我會放在「勵志」區。
讀書會的分享上,有會友聊到
「都20歲乘以二加N了,還來閱讀《決定一生的關鍵20歲》,其實無助於現狀呵!」
「書上頭寫著『一本給孩子的最佳勵志大禮』會購買的人,卻多半是中年人」
「若真是給孩子看的,書裡的人物,說不定多半不認識」
- Sep 06 Sun 2009 19:41
《星期三是藍色的》讀後感想
閱讀之前,我知道這是一本有關自閉症的患者寫的書。
我以為的開頭會是這樣的:
我不知道我和別人不同,我只是想擁有自己的空間,討厭人群的吵鬧。我討厭去任何地方,寧願待在家裡...對許多人而言,星期一是藍色的(BLUE),對我而言,星期三也是藍色的。...
- Jun 14 Sun 2009 16:12
與卡夫卡第一次接觸《審判》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有曾聽說已經有會友讀得一頭霧水,因而讓我產生抗拒,使得閱讀的時間一直牽拖(先看個CSI好了,好累唷想睡了,今天頭有點痛不適合思考...),一直到要讀書會的一週前,我才開始閱讀。
這樣的閱讀方式是很不當的。
我所認為最恰當的閱讀方式是一口氣,尤其是當要閱讀須思考的書籍,更須一口氣讀完,然後再查資料細讀第二次,甚至再認真點讀三四次(讀過《傷心咖啡店之歌》對這敘述就更不陌生了)。
不過蠻意外的,《審判》很薄,也是一本"看似"淺顯易懂的小說。劇情是有邏輯的,有節奏,甚至在荒謬之餘還與現實相符,但我邊讀有邊想起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 Mar 22 Sun 2009 23:15
《自由寫手的故事》可恨之人也有理由
《自由寫手的故事》算是基本的勵志真人真事小說,是我很喜歡的小說類型,一方面看得我振奮,心疼,熱血,一方面看得我另般思考。
在2008.03.14《自由寫手的故事》的例會當中,每個會友都有深深感動,大多是敬佩艾琳.古薇爾老師的毅力,熱忱,願意為這群孩子付出的熱血精神。
會友中不乏老師教官的分享,喬婷老師笑著說他很意外古老師的"直線遊戲"竟然可以帶動班上同學完一整堂課,換做是她帶的國中生可能很容易就興致缺缺了。她也分享了現在帶學生的經驗,認為古老師最可惜的地方就是沒能與她的同事有良好的互動交流,喬婷老師舉了自己的例子,她與幾位老師一起討論來出作業,改作業,不僅減輕學生的負擔,更是減輕單打獨鬥的困難。
- Feb 15 Sun 2009 22:39
《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我的史地不好,就來談談家教
「哎呀,是一本名人傳記」拿到安排好的行事曆時,我是這麼想的,而我的名字就在「指定分享」那個欄位。
其實去年就從博X來網路書店的EDM中收到這本書的消息,心動過,但還是小小擔心自己「無法征服」這本書-畢竟是「傳記」。
這彷如註定的緣分,就是該在這時這裡遇見他,不讀還不行!所以,乖乖的啃了一兩週,我還記得才閱讀幾頁,我就跟同事說「我覺得他是個了不起的人」,我是這麼跟同事形容的:
一般人要出人頭地很困難,但歐巴馬身上流著黑人的血,在種族歧視的白人注視下,他要更努力更積極更了不起才會被承認。在他的環境下,多數的人都看待黑人為貧窮、犯罪吸毒、茲事份子,而他很努力也無法快速被認同,只要他一跌倒走了歧路就會馬上被歸類,甚至可能會聽到「黑人都一樣」的風涼話...在那樣的情況下,要怎麼維持堅強的意志力?要怎麼相信自己?要怎麼保持清醒?
- Jan 12 Mon 2009 14:43
《爺爺的微笑》,碎碎念的微笑
去年七七讀書會為會友開了一堂電腦的研習課程,由我當指導老師,教大家使用POWER POINT 及BLOG的操作,課程結束後,2009年的會長(2008年的執行長)汪姐,送給我這本《爺爺的微笑》,強調”非常好看!”,而這也是她今年度的第一本導讀書目。
12月結束完劇團的活動後,我便開始閱讀這本書…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哎呀,我的感情還真不深,好難以體會這書中的「爺爺」,到底有什麼驚人的情感。
讀書會前,我依照慣例,會先去aNobii看看大家對書的評價如何…然後讓我發現一位網友elish,她在部落格裡這樣形容:
- Nov 09 Sun 2008 19:38
《姐姐的守護者》如果是你呢?
因為讀書會的關係,我又硬著頭皮買了一本一定很好看,又一定會哭的書-《姐姐的守護者》。
在劇情大綱介紹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一定是會讓我又愛又深思的一本書,因為他談論的是一個人道的問題,充滿情感,充滿自私人性,又充滿矛盾!
看到第一章第二節,我就微笑了,這個厲害的作者!選擇一種製造衝突又婉轉的寫法!-多第一人稱!
「多第一人稱」這名詞是我自己創的,因為我好愛這種寫法!之前在看《夜巡者》系列的時候,我就大力讚賞過!作者站在每一個人的角度觀點看事情,並且解釋這件事為何會讓「我」做這樣的決定。
- Jun 25 Wed 2008 17:50
小酒吧與《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讀書會那天討論《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這本書,其實這本書已經將商經首則寫得簡單易懂風趣自然,不過閱讀11個定見的問題不大,但在看第二章時還是霧煞煞...。
再一次有深深的感覺「如果不是因為讀書會,我不會閱讀這本書」絕對絕對,不會乖乖的讀完。
該怎麼說,因為我原本就不喜歡財經企管一類的書(雖然有些基本常識是很必要的),更何況是「趨勢探討」!?我根本不足以有「預言未來趨勢」的機會!現在我也只是小上班族,如果說這本書真對於我有一點關聯,或許是在我購買投資性商品時,提醒我所要投資標的是否符合趨勢期望。
雖然知道懂一些是好事,不過還是讀得好辛苦-並不是因為不易閱讀(作者文筆筆想像中的風趣許多!),而是在於內心的抗拒吧!
- Mar 09 Sun 2008 11:16
《遇見未知的自己》從認識身體開始
- Feb 28 Thu 2008 21:17
《丈量世界》大人物旁的最佳配角
這本《丈量世界》主要是講述亞歷山大‧封‧洪堡及卡爾‧費德烈‧高斯的生平;一位是「哥倫布第二」,一位則是「數學王子」。
這兩位偉人在歷史上的功績當然不可小覷,但整本書我最喜歡的人物卻是埃梅‧邦普蘭。
可能跟我本身個性喜歡抑強扶弱有關,看著邦普蘭跟隨洪堡上山下海,一起吃苦,共同患難,但在歷史紀錄上,好幾段敘述洪堡的探險歷程多精采,對邦普蘭只是草草的幾句。
書中第58頁有講到,當兩人取得通行證時,邦普蘭看著自己的通行證問洪堡,為什麼通行證上面寫著他是助手?
- Feb 18 Mon 2008 14:48
魔鏡阿,魔鏡,請問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奧黛麗.赫本》
- Feb 13 Wed 2008 15:47
《有機心生活》「你愛台灣嗎?」
《有機心生活》這本書我在aNobii歸在「環保」類別,事實上,看過書的人更可以體會劉力學除了在做「廚餘變黃金」的環境保護工作,也在做「人生教育」的環境保護。
這本書最最讓我感動的,其實是前幾頁的彩色照片之中的一張,序者說,他第一次看到劉力學那麼凶,把手撐在一輛吉普車上,為了嚇阻不守規定的年輕人在沙灘上開吉普車(除了會破壞生態環境,對於在沙灘玩的小朋友也很危險),劉力學挺身擋在車前,大聲的問車上的年輕人「你愛台灣嗎?」
我感觸很深。
- Dec 18 Tue 2007 09:35
好巧合!(有關伊斯蘭藝術 細密畫)
我有訂閱 http://www.wordpedia.com 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 Dec 11 Tue 2007 09:43
《我的名字叫紅》以兇殺案為主軸,敘述鄂圖曼帝國興衰
有很多人看完這本書(甚至有些人看到一半就放棄)的評語是:「我不懂他為什麼得獎」
有人覺得被騙「我還以為是偵探小說!」
有人覺得繁瑣「太多章節的吧!誰是重點阿!」
可能是因為聽過許多惡評,在我讀來,赫然發現「ㄟˊ,還挺有趣的咩!」(怪咖)
- Nov 21 Wed 2007 11:26
《超限十大未來趨勢》熱血幹勁!
這本書是本次讀書會要討論的書。
當初我其實很猶豫到底要不要買。我再櫃檯翻了一下,再翻一下,心裡面嘆一口氣「哇,好硬的感覺!」對於不是商學體系出來的我來說,好像不是很啃得下去。
摩摩蹭蹭許久,好吧,買了才會好好看,就買拉!
- Nov 12 Mon 2007 17:05
《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 籠罩在舊時代的思維
讀這本書的那段時間,我只感到憤怒。
「你知道男人多過分嗎?女人只是他們用來販售的廉價商品!」我和我的室友抱怨。
連男朋友都受到池魚之殃「你們男人阿!都可以當人家爸爸了,還想要享受青春的美色!可憐的大老婆!」我在最後一句加了重音。
不過如果你好好看這本書,獲得的很多。
- Nov 08 Thu 2007 14:01
《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延伸閱讀--《苦命的阿富汗女人》
911事件後,阿富汗這個中東國家忽然受到全世界注視。我正讀著美國女作家Ann Jones的《Kabul in Winter》,中譯《誰殺了喀布爾女人》,她在塔利班倒台後到達喀布爾參與婦女組織工作,然後寫成這本既真實又激動人心的記事式作品。總結一句,要是誕生成為阿富汗女人,千萬不要命苦,要是命苦,就只有死路一條。
作者指出,做男性極權主義下的阿富汗女人,一生都要依賴男人,在那地方,並無現代社會的獨立女性。就算是極有學問的女性專業人士,例如律師醫生,一生都要依賴男人才能生存。
男性附屬做牛做馬
- Nov 08 Thu 2007 10:56
《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讀書會邀請函
- Nov 06 Tue 2007 15:18
《隱藏的邏輯》藏在哪裡?
最近我的口頭禪就是「一個人的行為很難預測,但眾人的行為卻很好預測」
大至紅衫軍的遊行,小至團購,我覺得都是群體力量容易操弄的例子。
同事間最喜歡互相吆喝「要不要買這個?」「想不想叫外送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