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讀書會發表指定分享 在第14章開始講到「身體」,我突然想到之前分享過的《有機新生活》作者劉力學,因為熱衷於他的工作,以至於身體無福消受,之後才了解要怎麼注意自己的身體... 如果愈來愈了解自己的身體,你就會發現情緒的不安,也會影響身體的不安,倘若,可以先控制自己的身體安定,必然也可以安撫情緒。 看完書,我想起《賴聲川的創意學》,他講述《如夢之夢》這部劇的發想過程,是由許多不相關的報導也好,旅遊的經歷也好,片段資訊湊起的結構,然後完成一部鉅作。
書中提到,要認識”真我”必須通過層層的關卡。在老人為若菱撥雲見日的過程中,第一個就是要她認清自我。
所謂”認清”,並不是問她「你想清楚,你到底是誰」而已,而是在第13章-回溯童年的回憶-開始,先讓他了解自己底層的憂慮,與現在的自我有什麼關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那一段讓他回溯童年的過程其實就是-催眠。
催眠不但能使人轉變,而且是一種強有力的治療過程,催眠可以減輕壓力、消除恐懼、止痛、提高自信、激發動力、增強注意力及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加強體能表現、提高創造力...總而言之,催眠幫助人在遭遇不同境遇時能夠得到轉機。
當一個人接受催眠時,心變得靜止、放鬆,比較容易接受暗示,這時,意識心暫停,下意識(或潛意識)會自動出現。「做白日夢」是個典型輕度催眠的例子,當我們在做白日夢時,由於十分專注,對時空的覺知也因而改變,我們對周遭的環境,不是忘了就是全然不理會,我們的覺知也從對外境的高度警覺,轉移到專注於內心的活動。
哈得理和斯達徹在他們的著作《催眠的轉化》(Hypnosis for Change)中提及,意識心態共分為警覺狀態、輕度催眠、中度催眠、深度催眠、睡眠狀態等五種。
http://www.lapislazuli.org/TradCh/magazine/199608/19960802.html
若菱接受的就是催眠的治療,讓她找出心理不安的原因,往往會因為知道原因就比較容易克服困難。
我簡單的說,催眠不僅是娛樂表演,即使是被催眠者也不做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例如殺人等。而且,人人都可以是催眠大師,只是有人的體質很容易被催眠,而有人不容易被催眠。
幾年前盛行的馬汀催眠秀,事實上接受舞台表演被催眠的人,通常都有經過測試-是容易被催眠的體質。
我們每天要入睡前,總要經過一段迷迷濛濛的階段-那就是最容易被催眠的狀態,但催眠你的人,必須是你非常信任沒有警戒的人,所以催眠治療師通常會花一段時間與受治療者談話,建立信心,才能瓦解心防。
書裡第200頁有提到「觀想」-把你的願望在早晨將醒未醒之際和晚上將睡未睡之際想一遍,這也是自我催眠的方式。
今年初的時候,我受邀到朋友的公司參加活動,當時一進門就讓我抽取幸運籤,我抽到的籤上是「養生保健-激發內在免疫力與抵抗力」,我朋友說,這代表著你今年做需要被祝福的事情。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開始注意養生的資訊,和我同一輩的朋友有些會覺得「我們就是年輕有本錢」,不過我更常聽到的是「年輕時,拿命換錢,年老時,拿錢換命」。
我從大約五年前開始養狗,每天散步3次,每次15分鐘,一開始我會覺得有時候頗困擾,因為忙碌之餘還要帶狗散步,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如果沒有狗陪我散步,我可能就沒什麼運動的機會了,現在,我甚至會利用這段散步的時間做做體操,或練習呼吸。
在這本書裡看到第95頁的時候,我就開始練習腹式呼吸法-其實又稱做橫隔膜呼吸法。這樣的練習,我認為不僅僅是會注意到吸氣與吐氣,更因為心思專注於身體,可以注意自己走路的姿勢,哪裡的肌肉緊,像我常常感到肩膀酸痛,原來是我不自覺的沒有放鬆,這都是需要練習的。
關於與身體的對話,互動,我正在看4/26秀卿要導讀的《身心合一》這本書,屆時,再由專業人士講解,這裡我就不贅述了!
要注重身體健康,當然不可或缺的就是每日的生活飲食習慣,書中提到「怎麼吃」其實僅是幾項大原則,之前我看《不生病的生活》,也實行了「細嚼慢嚥」-每口咀嚼60下。我實行後遇到的問題是-邊嚼邊吞,實在無法到60下!不過至少我開始注意要練習咀嚼,讓腸胃可以不用那麼辛苦。
舉例來說,當我們遇到焦燥時,旁邊的人通常會安慰我們「深呼吸」,或者是像老人給若菱枕頭讓他發洩個夠!
我們常用身體的狀況來描述情緒,例如:
「我感到喉嚨乾渴,說不出話來」
「我的胃一陣翻騰」
「我的心撲通撲通跳,手冒冷汗」
「我氣得直發抖」
「我不耐煩的抖腳」
「我急得來回踱步」
我的想法是這樣,因為身體會反映心理的不安,為了停止身體的躁動,就可以像書裡寫的-先往內看,在內在層面做調和,不浪費能量在外在的不能改變的事情上,然後集中精神去解決問題。
因為世上只有三種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我的人生是否也如此?
我看書,我生活,我把書力行到生活裡,我不知道現在能不能看到有什麼用處,但說不定會像賴聲川的創意一樣,一點一滴,在無形中集結成-可能是對我未來有極大影響的事件。
誰又知道呢?七七說不定對我而言就是若菱遇見的智者-讓我遇見未知的自己!
在大家的分享過程中,超級精采的自由分享部分,人孝大哥談起書中帶到的哲學部分,引發一場辯論,在笑聲中體會哲學,在辯論中領會真理,我著實的覺得此時此刻我在這裡真是棒透了!
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引起討論的重點在"喜歡"或"不喜歡"。
喜歡的人覺得它是一本很舒服的書,書中要傳達的精神很多,雖然只有將要領大略帶過,但不失為一本探索心靈者的入門書-輕、薄、少-書很輕,薄薄一本,價格很便宜。至少讓可以吸引入門者閱讀的興趣。書中的故事很簡單,以小說而言會顯單薄,但以靈修角度,她算是把道理帶進生活裡,然後用簡單的故事-若菱發生的事情與老人的智慧引導讀者思考,進而體會。
不喜歡的人認為張德芬頂著身為主播的光環,許多名人推薦他的書,但不論是書裡的故事太八股,或是他要傳達的意義幾乎只是把他所學的道理整合罷了,不是新的東西,甚至懷疑不是他真的消化過的東西。再者,她因為罹患憂鬱症,所以花很多時間靈修,看許多書籍,但大家疑慮的是她有沒有接受精神科醫療-她若是沒有,是不是在引導同樣罹患憂鬱症的患者也無需接受正規醫療管道,只要跟她一樣去靈修就好?
讀書會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可以聽見那麼多的聲音。
喜歡與不喜歡的人同時說出心理的感受,不用討論出「結果必然是什麼」,激烈的辯論,和善的落幕。
我們帶著更進一步的思想,更客觀的態度,迎向明天!
- Mar 09 Sun 2008 11:16
《遇見未知的自己》從認識身體開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