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知道,《愛情沒那麼美好》,但我還是想要。

 

最近很巧,一口氣看了兩本法國作品:《巴黎,賽啦!》《愛情沒那麼美好》

(嚴格說起來《巴黎,賽啦!》作者非法國人,史蒂芬.克拉克是英國人,以他在法國居住的經驗所寫的小說-英國人主角保羅在法國闖蕩的故事)

坦白說,我蠻討厭法國書總是充斥著混亂的性愛場景(看來我是個保守派),對於伴侶不忠的態度也讓我無法忍受,還有溫吞緩慢沒有效率、太情緒化、不理智、煽情...哈!但卻又讓人著迷,怎麼把情感刻畫得如此細膩?

 

剛看完《愛情沒那麼美好》,作者是布希姬.紀侯Brigitte Giraud,我一開始不知道這是散文書,我以為每篇都是連貫的故事,有男人對女人,女人對男人,父親對母親,母親對孩子,孩子對家長...都是第一人稱,但也會突然變第三人稱,因為她所描述的就是你我他會發生的事以及情緒。

精裝本書的封面是很美麗的白,然後印金(以我的印刷經驗判斷一定是特別色)一位手持機關槍的邱比特。(手持書走在路上氣質會加二十分)

愛情沒那麼美好

第一篇是<結束>。

(唉呀,好觸楣頭。)

紀侯的文字則像封面上的機關槍邱比特,答答答答答,都正中人心。

 

她描寫一位女性的思維,和男人住在一起好陣子了,但久了卻發現自己好像沒那麼愛他了。

「妳想你是愛他的,但是無法忍受他穿著浴袍走過客廳,任頭髮濕漉漉貼在後腦杓,就這樣坐在電視機前。

他,妳大概是愛的,不過你因為日復一日面對相同的場景而腦火。...」

然後猶豫,這樣到底是愛或不愛呢?

想起初次見面的悸動,可以為了他奮不顧身,什麼灰塵也看不見,現在卻討厭起他來了。

然後大大小小的摩擦,為了確定對方有多愛自己而考驗他,指使他,強迫他循規蹈矩...

這篇散文的ending是:

「是否從第一天就開始了?謀殺了你們的其實是妳?

有人說,一段感情的結束總在開始裡。

所以是誰的錯?

是吞噬別人的一方?還是任由自己被吞噬的一方?」

 

很吸引人吧?

至少說中了我的心聲。

 

不管交往多久,愛總是起起伏伏,而且,對我這個臭卒仔而言,老是在開始懷疑自己不愛對方,厭惡對方的生活習慣,然後出招自以為聰明的想來衡量對方的愛之後,就會被對方狠狠的砍一刀,那一刀上面寫著「妳在幹麻呀?」...然後就會擰乾手帕,拉拉他的衣角說:「嗯,沒幹麻」

簡單的說,就是無病呻吟。

紀侯整本書的感覺就是這樣,十一篇散文都摻著心裡複雜的念頭,讓人玩味。(我好想大力推薦那些不知道女人心裡到底在想什麼的男人來看看這本書,就可以知道女人心裡想得有多深不可測.....雖然可能會睡著)

 

我最喜歡<物品>這篇。

形容一對父母已經離婚(或分居?),而女方故做大方的邀請男方回來家裡取他想要的東西。(「對於這些物品,我並不棧戀」,想拿就拿吧)

而男人到客廳檢視物品的時候,女人很卒仔的到廚房整理所有的東西(從洗餐盤到整理罐頭再到洗紗窗...)

「我倒咖啡,心裡一面想著,

我希望你手裡的每件物品都灼傷你,帶你回到『仍然確定愛我』的時候:

我祈禱你決定帶走的物品會讓你不得安寧,變成新生活裡挑撥離間的禍源,變成散播不幸的神祇」

(哇屋,所以不要得罪女人,也不要輕易相信女人的大方)

女人在邊洗東西邊整理的過程中,內心百味雜陳,其實,還是希望被挽留,還是希望男人可以回頭給她深情的擁抱...

...但,女人就是那麼倔!哼!你拿呀你!你拿走這個和那個我就可以看出你的狡猾和墮落,你要是拿走那個和那個就表示你在報復我,你要是...

結果,男人說他決定什麼都不帶走。

「你把我遺棄在這些物品之中,你把我遺棄在冰箱、洗碗機、電視機和高腳凳之間,

你把我留給滿滿的抽屜、滿滿的衣櫥和書櫃,

你留下空虛,擱下我們的續曲,留下所有內容和細節.....」

「你隨手關上大門,讓我孤伶伶待在這棟屋子,裡面滿載我門無疾而終的失敗故事」

 

<物品>中,女人的愕然是經典。

但如果我是那女人,在愕然之後就會拉下臉,求男人可以再回到屋子裡,「可以,幫我趕走孤伶伶嗎?」

 

散文只有十一篇,後面則有讀者的感言。

張維中寫到:

「戲劇有剪接師,小說有編輯,他們是故事的守門員。

他們讓故事流暢了,令看戲的我們誤以為愛情是那麼的俐落簡潔。」

 

唉,可不是哪!

愛情可沒那麼美好,但,我還是想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ber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