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本《丈量世界》主要是講述亞歷山大‧封‧洪堡及卡爾‧費德烈‧高斯的生平;一位是「哥倫布第二」,一位則是「數學王子」。
這兩位偉人在歷史上的功績當然不可小覷,但整本書我最喜歡的人物卻是埃梅‧邦普蘭。
可能跟我本身個性喜歡抑強扶弱有關,看著邦普蘭跟隨洪堡上山下海,一起吃苦,共同患難,但在歷史紀錄上,好幾段敘述洪堡的探險歷程多精采,對邦普蘭只是草草的幾句。
書中第58頁有講到,當兩人取得通行證時,邦普蘭看著自己的通行證問洪堡,為什麼通行證上面寫著他是助手?
這表示兩人的地位已經有差別,雖然洪堡可能當他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但歷史上的紀錄是很現實的-甚至當時高斯也不認識邦普蘭!(p.241),宮廷對兩人的重視度也截然不同(p.227)
為此,我個人對邦普蘭感到打抱不平,於是查了一下他的生平:



◎ 埃梅‧邦普蘭(Aime Bonpland, 1773-1858)

‧ 歷史上的定位:植物學家、醫師;
‧ 曾在大西洋航海艦上擔任外科醫生,在巴黎學過藥劑學;
‧ 1799年開始,與洪堡一同前往南美洲探險。此次探險成為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里程碑,途中蒐集了超過6000種植物,其中約有3500種未知種類;
‧ 1804年回到歐洲後,擔任皇家植物花園的總管,並寫下幾部植物研究著作;
‧ 拿破崙下台後,於1816年前往布宜諾艾利斯蒐集植物種子,當地人聘請他擔任自然科學教授一職;
‧ 1820前往巴拉圭,對當地的馬黛茶大感興趣,推展大型墾植計畫;
‧ 巴拉圭獨裁者於1821年摧毀了墾植地,邦普蘭被捕;洪堡及巴西、英國政府出力援救,直到1829年才被釋放;
‧ 接受巴拉圭政府委託在首都建立博物館,計畫因為過於龐大而資源不足,邦普蘭在貧困中去世。

http://blog.roodo.com/absolutereading/archives/2659915.html


事實上,他是醫生的孩子,他之後也成為了軍隊中的醫官,後來轉系到植物學系,洪堡在老年的時候,深深的緬懷這位老友-再也不會有人向他一樣喜愛植物了。
1798年,他與洪堡相遇,他們去探險時邦普蘭才26歲(洪堡30歲),5年的冒險結束後,邦普蘭也才31歲左右,我想他當時也對自己頗有信心,所以他擔任皇家植物花園的總管,還寫下幾部植物研究著作,拿破崙下台後,他也到布宜諾艾利斯擔任自然科學教授,46歲左右,到巴拉圭去,不過隔年就被巴拉圭獨裁者拘捕,八年後52歲才被釋放,這就是書中洪堡有提到的(P.241)他被軟禁在巴拉圭,之後也是洪堡及巴西、英國政府出力援救出他的。
後來,他接受巴拉圭政府委託在首都建立博物館,計畫因為過於龐大而資源不足,最後在貧困中去世。
我想,他心裡一定很懊悔,自從他與洪堡相識之後,大家都會因為洪堡的光芒耀眼,而忽略他邦普蘭,甚至他自己想要獨立靠自己的力量闖出一番天地,最後又因為站錯了邊,進了牢獄,還要靠洪堡相助...。


在書中的另一個對照組就是高斯及他的兒子歐根。
歐根在作者的比下看起來很懦弱,他因為喜歡《德國體操藝術》(在當時應該是是禁書,因為作者費德烈.楊當時組一群普魯士人的軍隊反抗拿破崙),被父親責罵開始,在作者筆下,這個孩子在責罵中成長,所以養成了退縮的性格。
像是有一次,高斯原本要拍他的肩膀,他卻以為高斯要打他,這很明顯的看出歐根已經明白自己不受父親喜愛-即使高斯本來就不太喜歡不聰明的人。
「在嘲諷中成長的孩子,容易學會縮卻」,有一回,高斯當著洪堡的面,嘲諷他的兒子會寫詩-一些蠢東西!(p.238)在歐根的成長環境中,他鮮少接受到父愛,其實米娜也是大苦主,因為高斯只是需要有人照顧他的孩子,所以才娶了米娜,也不好好照顧她!
而這書的結尾,竟然是用歐根為主角,他離開自己的國家,到美國發展,在船上他與其他人的互動,使他突然有了信心-他也許比一般人聰明!(P.317)
歐根好像突然開竅一般,剛好有個愛爾蘭人問他要不要一起開店,他答應了,朝著美國這個新大陸前進,也好像看到自己的美好未來!這似乎與前頭歐根問船長的「航海家的時代過去了嗎?」相呼應。因為有了前人的努力,新的世紀來臨!這似乎就是作者要傳遞的信息-飲水思源。


關於邦普蘭的資料,網路上還查得到(畢竟他也跟著洪堡有一地位),但歐根的,可能是因為他到了美國或許換了名字,在網路上難以查到他後來的成就,不過或許跟書中高斯對歐跟說的「或許可以考慮從事野外測量?」(P.314)有關。
既然這兩個人沒有比高斯和洪堡有名氣,那為何作者要把他們與主角的互動寫得那麼巨細靡遺呢?
第一,也許是為了表現真實性,第二,用跟隨者的眼睛看眼前的偉人,你就可以比對出-為什麼有人就是可以名留青史,偉人與正常人的差異到底在哪裡?還有第三,洪堡之所以可以成功經歷冒險,也因為是有夥伴,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夥伴;歐根對於父親可能沒有實質上的助力,但,在本書一開始,如果不是歐根陪著父親去見洪堡,這本書就不會誕生阿!
作者把小人物隱藏在大人物身邊,肯定有有其妙義!


有網友很客觀的說
「這本書中個人認為最引發我深思的就是對於知識的謙遜,洪堡與高斯兩人在邁向頂尖的路上皆有許多的夥伴、助手;洪堡老被當成助手的冒險夥伴邦普蘭,他的能力在我看來並沒有比洪堡差,但他們之間真正的差異最主要就在於個性,這就足以決定未來成就的高低,洪堡一心一意只求完成目標,總是無視於週遭的誘惑勇敢又瘋狂地向前走,邦普蘭則缺少那一份熱誠,且禁不住女色的引誘,終於造成了兩人迴然不同的下場,一個被捧上天,一個則迷失自我,最終被軟禁終生;至於高斯身旁的許多助手,他們曾也一度被認為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但當他們見識到數學王子的才華洋溢後,才領略到自己什麼也不是,因此這時他們選擇了退居於後,成為真正的天才的助力,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沒有退路了,他們不是臣服於高斯,就是獨自闖天涯,最後永遠也趕不上他,成為二流的研究員。
這種對待真正天才與偉人的態度造就了這些配角命運上的不同,邦普蘭不願臣服,堅持走出自己的路,最後落得一事無成,把歷史比喻為舞台的話,他就是只能當配角,卻硬撐著上場主演,最後被觀眾噓下台的那種人;而巴特斯等高斯身邊的舞群,則是扮演自己應該的角色,成為主角的推力,最後一同名留青史。我想,當你成不了千里馬時,做個伯樂也不是壞事。」
這樣的安排或許是作者對現實社會的隱喻也說不定。

http://www.yumau.com/modules/notes/view.article.php/1262


閱讀《丈量世界》,似乎讓我對偉人的生平事蹟有了情感,更願意去了解當時的歷史,這對身為歷史白痴的我,是很好的啟發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ber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