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看完這本書(甚至有些人看到一半就放棄)的評語是:「我不懂他為什麼得獎」
有人覺得被騙「我還以為是偵探小說!」
有人覺得繁瑣「太多章節的吧!誰是重點阿!」
可能是因為聽過許多惡評,在我讀來,赫然發現「ㄟˊ,還挺有趣的咩!」(怪咖)

通常我看書會很乖巧的從序,引言,導讀,或是推薦,一步步看到目次。
所以當我看到目次時,我想到芥川龍之介《羅生門》的「竹林」(有人譯做「竹藪中」)

http://www.mlsh.tp.edu.tw/chinese/spider.htm

目次中,第一章節「我是一具屍體」,就深深吸引我的注意,這彷彿是一個序幕,悄悄拉開,然後呈現在眼前的。是輝煌的藝術史,嫣然的細密畫,異國的風土民情,華麗的鄂圖曼帝國歷史,以及似乎是副軸的愛情故事(布拉克與莎庫兒)。
事實上,讀這書辛苦的地方在於步了解歷史,也不了解風土民情。

怎麼會有那麼狂熱的宗教分子?(因為有違自己的教派而殺害他人?)
怎麼會有那麼偏執的細密畫師?(因為不願接受新的畫風而寧可刺瞎?)
怎麼會有那麼癡狂的深情男子?(從24歲愛上一個女人到36歲還念念不忘?)

看書時,我有時疑惑,有時感到可笑。
不過,這的的確確不能當一本偵探小說來讀。
我想起幾個月前看的《四的法則》。有許多網友說這是本爛書,多過於贊不絕口的。我看完書是很喜悅的,因為驚訝作者如此細膩去描寫文藝復興時代的總總知識。
《我的名字叫紅》這本書也是一樣的。先是用謀殺案當作開端,想藉此引人注意,接著融入一口氣看完。只是,有些讀者讀到一半發現被騙而心有不甘,甚至不想繼續閱讀罷了。

書中講到”細密畫”,其視覺觀點如同”清明上河圖”,亦指巨細靡遺的畫出各部細節。
以書中細密畫師講述「那是阿拉所看到的世界」。
而所謂”異教派”的威尼斯畫派,則是有擁有透視觀點,有陰影,有主副。
這恰巧與作者的目次分項有巧妙的關聯,每個章節都以”第一人稱”講述,似乎就像細密畫”每次只講一件事”,看到”一個觀點”(多角色觀點)。而不是以一般小說常有的”第三人稱”,以全盤副局出整個故事。這是這本書的特色,也是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寫法。

當時的”細密畫”,是以一個畫室為單位,畫室裡,有人統籌構圖,有人描繪金邊,有人著色,有人畫背景的樹葉或花朵。
最令我不可思議是,他們把”承襲先人畫風”為最高首則,如果留下簽名,就是不知廉恥。
(以現代藝術來說,真的泰不可思議了,哪個畫家不會在自己作品上留名呢?)
也因為如此,為了找尋兇手,根據遺留在現場的馬畫圖,他們採用「女伶法」,試圖找出兇手。
所謂「女伶法」系指畫家在描繪圖畫,儘管幾乎是造著先人的筆法,但總以一些地方會有自己隨手的筆劃,例如說:耳朵、手、草、樹葉,以及馬的鼻子。

在尋找兇手的過程相當冗長,也很華麗,作者花了許多篇幅介紹蘇丹王的寶庫,其描繪細節的功力,絕對不輸在米上畫一顆橄欖樹並仔細描繪葉子(書中這麼比喻細緻的細密畫家)。
而當時為了追求細密畫家的最高榮譽,許多畫家到了年老都會失明,不然就是假裝自己失明,以證明自己終其一生的付出(真是可怕呀!)

在三位畫家中,作者描述三人的鮮明性格:
蝴蝶-華麗派畫家。他擅長著色,畫中充滿喜悅。
橄欖-意像派畫家。他在畫馬時說道,當我畫好了馬,我就成了馬
鸛鳥-寫實派畫家。他加入戰爭,回來後,描繪戰爭。

作者很擅長描述細節,據說他在成為作家前,也試圖要當一名細密畫家。
在三名畫家中,隨著蛛絲馬跡,讀者也與布拉克(他應該比較算主角)尋找兇手。很多人會覺得找兇手的過程冗長,一點也不緊湊,不過作者的用意當然還是要把歷史及藝術描述個夠,才肯鬆口誰是兇手。

我最喜歡的則是結尾,用莎庫兒的口吻收尾,輕輕的,柔柔的,好像事過境遷。然後,恩,作者巧妙地把自己也變成其中一角,又博得我微笑一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ber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