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的那段時間,我只感到憤怒。
「你知道男人多過分嗎?女人只是他們用來販售的廉價商品!」我和我的室友抱怨。
連男朋友都受到池魚之殃「你們男人阿!都可以當人家爸爸了,還想要享受青春的美色!可憐的大老婆!」我在最後一句加了重音。

不過如果你好好看這本書,獲得的很多。

第一,歷史。
我的情況是這樣:
ㄟ,喀布爾?ㄟ,塔力班? ㄟ...這之中是什麼關係阿?

第二,地理。
怎麼說都是史地不分家,邊看書邊覺得自己的國中史地成績真不是爛假的。
ㄟ,原來喀布爾在阿富汗哇!(終於弄懂一件事)

第三,宗教。
書中有提到塔力班力倡伊斯蘭教,追尋穆罕默德。
我終於又弄懂一件事,伊斯蘭教=回教,而回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個可以取四個老婆的宗教。


其實讀書就是有這個樂趣,你會知道你到底欠缺什麼知識,為了要搞懂書裡到底在講什麼,即使是國中就被你丟棄的外國歷史和地理,還是會拿出來趁機搞懂。
我就是因為這樣,書看到一半,就立刻上網查塔力班和阿富汗的關聯。
這又提外話了,轉回正題。


這次的主講人非常貼心!
體貼大家可能對於阿富汗、喀布爾、塔力班等名詞不是很了解,所以詳盡的準備了power point與大家分享。
除了介紹地理位置、語言分布、宗教信仰、兩性關係,當然還有這本書-《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以及書見世後的後期發展。


如果看過書的人都會對蘇爾坦這個沙豬印象深刻。
我也是同樣氣憤難耐「他怎麼可以...」的大喊。
在聽主講人分析這個大男人觀點的同時,我也聯想到中國古代有是男尊女卑的情況,在大男人主義的盛行下,甚至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很明顯的是一種「愚民」政策(雖然,「愚民」常指君對民,但我覺得男性對女性,在當時就是這樣)。
如果女人無法接受知識,及外來的想法,甚至因為宗教威脅女性就是該這樣該那樣,那大男人就會一直存在著,女性也只能心悅誠服的服侍主子。


在蘇爾坦的觀念裡,他喜愛接受外來資訊,並接受奧斯娜的訪問,邀請她住進家裡,但家裡的女人們是他的財產,他花錢買了妻子,花錢孝養母親,還要花錢提供闢護所給親妹妹蕾拉。所以他認為他為女人們所做的已經很完美,那就遑論他為何對書見世之後那麼的氣憤了。
有意思的,我們的讀書分享落在書中提到的五位女性上。


比比‧古兒-
蘇爾坦的母親,十四歲時就生下第一個孩子,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她,幸好在第一位女兒費羅莎十五歲出嫁的時候得到一筆聘禮(費羅莎被賣給了一個四十幾歲的男人),所以拿這些錢,給第二個孩子-蘇爾坦,接受良好的教育。
這和中國人傳統的三從四德觀念很像:在家從父,婚嫁從夫,夫死從子。
尤其是在當時的塔力班政權下,女性一定要男性親屬陪同才能上街(家裡沒男人就活活餓死!)比比‧古兒只能住在蘇爾坦提供的房子裡,有時還會被媳婦賤罵。


夏琪拉-
蘇爾坦的妹妹之一,她是家中受教育最高的女性,曾經在女子學校教書,在母親的心裡是快樂的、堅忍的、強健的女性,但還是得在教規之下由母親與兄長決定,嫁給一個十個孩子的鰥夫。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婚禮後,男方的女性親屬會拿著一塊布前來給女方的母親,上面有著血跡。
如果,回來的不是這塊布,被退回的就是她的女兒。(該死的處女情節!)


蕾拉-
蘇爾坦最小的妹妹,她是能與作者奧斯娜用英文對談的人之一(只有蕾拉、蘇爾坦、蘇爾坦的兒子曼蘇爾會講英文),她的學歷只比夏琪拉低一些些,幾乎就可以申請當老師。
我猜她羨慕不已西方女性的生活。在書中的描述,她既想改變,卻又放不掉傳統束縛,在猶疑的時候錯過她的機會,最後被母親安排嫁給夏琪拉的小叔,是個文盲。


沙里法-
蘇爾坦的大老婆,是一名將軍的女兒,擁有高學歷,是個有證書的波斯語教師。
書裡有描繪到當蘇爾坦告訴她,他要娶小老婆時,沙里法難過得不知如何是好(尤其在意他竟然看上個文盲!)。雖然家中的女眷都支持她,同樣不滿蘇爾坦再娶,不過還是很無奈,無法改變事實。
書裡有一句話「一位新娘的價值,在於她的處女膜;一位妻子的價值,在於她生的孩子」,她曾經在家中獲得很高的權位,對婆婆頤指氣使,但隨著蘇爾坦的新歡,她失寵後有只能默默,這也使她的婆媳問題緩和許多。


桑雅-
16歲的女孩,嫁給了年過40的蘇爾坦當小老婆。
雖然在現實的她應該是為單純美麗又勤快的女孩,嫁給蘇爾坦也是父母的決定(她也不能拒絕),但,她在書中的角色還是讓我感到厭惡。
在窮困的家庭長大,還好她家裡可以因她而獲得為數不小的聘禮,而改善生活。蘇爾坦愛戀她的美色,甚至違反規定,在新婚之夜前就帶她回家過夜(可惡的色老頭!)。
桑雅因為單純,所以從沒想要改變她的生活或試圖拋開傳統束縛-這令我很驚訝,但很快就平息下來-因為她沒有接受過「教育」阿!(太可怕了!沒有受過教育的女人,完全逆來順受,聽從安排,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了!)


我在讀書會發表了書中隱藏的第六個女人-奧斯娜.塞厄斯塔-
在書問世後,蘇爾坦相當氣憤,甚至控告她毀謗,說她濫用了家人對她的信任,甚至影響到他家人之後的生活。
奧斯娜怎麼會用他的觀點寫出這樣的書?其實有機可尋。
從她的童年,她父母給她的教育觀念就是「男生可以做的,女生可以做;女生可以做的,男生也可以做」
所以,她的前言也寫道「想揍人的一股衝動」「男人的優越感如此根深蒂固,卻沒有人質疑」,可以見得她有多麼看不慣男尊女卑的社會型態。
想更了解她的人,可以看破報專題訪問的文章,我就不贅述了。


分析書中女性的同時,本次聚會的女性各個憤憤不平,好幾度都讓主持大哥難以招架「有沒有男性會友要為男生來平反一下?」
其實這真的很有趣,倘若我是蘇爾坦,我也會對書中這樣的批判感到憤怒-我是在做理所當然的事情!你怎麼可以加入自身觀點,引誘讀者覺得我是沙豬?
所以他深深喜愛桑雅並不意外,桑雅的不識字和順從,根本就深得蘇爾坦的心!


我們熱烈的討論中,主講人提到「立場觀點」的問題。
或許站在桑雅的立場,她根本就不覺得自己受到迫害!或許她覺得順從沒什麼不好?
奧斯娜長時間與女性待在一起,她的敘事會不會多少有點偏頗?或者,她也會在憤怒男女不平權的狀況下,加入了誘導?
新時代婦女們自己口口聲聲說要追求兩性平權,卻也無所謂的一間扛起家務?這種情況不也像蕾拉,想要改變,卻又拋不開?


從頭籠罩到腳踝,把婦女包得密不透風的布卡,讓我想起中國傳統的小腳。(布卡的發明人是位男性君主,因為自己的老婆都很漂亮,所以吩咐要把全身包起來;小腳則是五代南唐的亡國君李煜,喜歡看嬪妃們扭著屁股走路)
要離開小腳的女性,是不是也有些捨不得?


太慶幸了!身為新時代的台灣女性!
謝謝曾經教過我的所有老師,謝謝我的朋友,感謝所有的人!

 



相關資訊:

 

阿富汗的政治宗教教派,擁有軍事力量,曾在1990年代中期執掌阿富汗政權。
塔利班的波斯語意為「學生」,因該組織成員主要皆來自回教神學學生而得名。
1989年蘇聯勢力撤出阿富汗(參閱Afghan Wars)之後,他們因不滿全國陷入混亂而展開反抗行動,在奧馬爾(Mullah Mohammad Omar)的領導下,1994至1995年間,塔利班的勢力由僅僅據有一個城市,擴張到幾乎控制了半個國家,並在1996年攻陷首都喀布爾(Kabul),建立嚴苛的回教政權。
在1999年以前,塔利班控制了幾乎整個阿富汗,但卻未能獲得國際承認,原因在於統治政策粗暴(例如幾乎完全禁止婦女在公共場所活動)以及他們為回教極端分子提供掩護,這些極端分子包括阿拉伯籍流亡在外的賓拉登(Osama bin Laden),也就是據傳涉及多起國際恐怖活動的回教軍事網絡的領導人。
2001年9月11日美國世貿大樓及五角大廈發生恐怖攻擊後,塔利班拒絕美國交出賓拉登的要求,遭到美國及盟國的軍事報復。
亦請參閱fundamentalism, Christian。

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concise/content.aspx?id=18927&hash=#EBCHash:18927

 


 

下次,我想做一個石子,而不是女人
—專訪戰地記者奧斯娜.塞厄斯塔
破報專題訪問
http://pots.tw/node/2117





《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官網活動
「喀布爾愛情十問」

http://blog.roodo.com/kabul/archives/4099417.html
(此網頁有許多書評的相關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ber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