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書目是《巴爾札克與小裁縫》。
其實承如我上篇敘述,我已經看過了書,書中有些體會,但也不是很明確,趁著讀書會,我準備好一個空杯子放在心裡,想像著等會把它裝滿。
一進會場,講台邊已經架起一張桌子,上面放了縫紉機。
我不禁撲嗤笑了起來,天阿,真的要演小裁縫哪!

其實入會的前輩們,都比我年長,甚至有我祖父母的年紀。我欣喜,因為我正是希望與比我年長的長輩交流。
雖然我的記性不太好,還沒辦法念出大家的名字,但我可以依造面相氣質連結各位會友。這位是歷史老師,那位是某校主任,那位是第一屆會長(七七讀書會成立二十多年了),那位聽說是編輯...
我每次見到大家都感到非常欣喜。我竟然可以在這裡見到大人物,而大家都很樂意與我分享。

每分享一本書,都會有兩名導讀(負責說這本書的內容),兩名主講人(掌控全場活動流程),四位指定分享,以及數名不指定分享。
每次最有趣的部分就是等著主講人的開場,通常會不免俗的來一段短劇。
這次,我就看到一對跟我爹娘差不多年紀的夫妻,在台上演起十九歲的小裁縫與羅明(書中主角之一)。

我笑得熱淚盈眶。
坦白說,要我演可以演得更好,詮釋的更流暢,不過,我想我怎麼演也無法像這位四十好幾的太太博得滿堂喝采。
當她身穿旗袍,把黑絲巾當辮子繞在頭上,噘起小嘴,對全場說「我要走了,因為巴爾札克告訴我,女人的美是無價之寶」(最後一句台詞)的時候,我看到一種努力,一種豁出去,一種突然間變成十九歲的姑娘的錯覺。

讀書會的精華在於-當別的書友發覺你沒想過的問題,那種心頭為之一震的感覺。

兩位導讀,也是一對夫妻,左手邊的太太是女老師,也是一名歷史老師。
我興高采烈聽著她說那是一段文化大革命,除了毛語錄外的書都成禁書,那樣的艱苦環境,造就羅明與馬劍鈴在書裡的鮮明性格。羅明甚至說:「我恨那些不讓我們讀書的人」

我看完了故事,也沒仔細想過書中主角性格,倒是讚嘆書友熱烈的發言解析。

小裁縫,她邀請羅明與馬劍鈴第一次到她家中,明說了她喜歡與知識青年交往,她已經準備好吸收知識;從她與羅明看對了眼,偷偷吻他;第一次是站著交媾,狂放的笑聲像馬一樣,回盪在山谷中,甚至嚇飛了鳥;在羅明與馬劍鈴窮焦急四眼會把書帶走,是她建議去偷書;她歷經了墮胎,而當時醫療不發達,是否就是因為在鬼門關前走一回,才體悟到自己該出走,到大城市去碰碰運氣?
她狂放,熱情,果決,膽大。雖然羅明適用書改造她的恩人,但她已經知道,羅明給她的就是這麼多了,所以最後的結局是她選擇離開。

羅明,他眼見著父親被抓走,在他面前審判,馬劍鈴哭了起來,他卻狠狠打了馬劍鈴一拳;他認識小裁縫那天,馬劍鈴問他是不是喜歡他,但他只說「她不夠高雅」;他們偷到了書,他立誓,他要用這些書徹底改造小裁縫;他每天忍著懼高,在山巔上奔走,為的就是給小裁縫唸書...
他深情,剛毅,權威,率性。在他與馬劍鈴相比,他是比較強勢的,在《巴爾札克與小裁縫》電影版中,他也明說了,他知道馬劍鈴也愛著小裁縫。他唸書給她聽,無疑是希望她變成他想要的女人,但他怎也沒想到,小裁縫的勇敢求知會讓她就此離開他。

馬劍鈴,是作者的分身,有時候幾乎是用第一人稱敘事,在羅明回家的那一個月裡,他照顧小裁縫,想像自己是個將軍,為同袍好友守著妻子;他義不容辭為小裁縫到小城的醫院找醫生,把書當酬勞給了醫生(我比較喜歡電影的劇情,他是把他鍾愛的小提琴給了醫生);他默默看著自己的好友與小裁縫的熱情...
他內斂,沉著,有義氣。電影的後半段,他成了巴黎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回到鳳凰山,尋找小裁縫。書上沒有,但我知道,這就像他會做的事情。他知道朋友妻不可戲,所以縱使他愛著小裁縫,也不說,只是默默見著他們相好,默默付出不踰矩的關心。
電影的最後,羅明擦著眼淚說,我知道那時候你也愛著她。
馬劍鈴回答,或許我們兩個是用不同的方式在愛她吧。
 

回到讀書會的實況。
到不指定分享的階段,我舉起手,給大家不一樣的分享。
因為我真是很喜歡電影中一開始的那段山歌,所以不假思索的對大家獻醜,博得熱烈的掌聲。
 

我喜歡與大家分享的感覺,雖然不見得可以說的那麼頭頭是道,但因為大家不吝嗇的鼓勵,讓我能更勇敢的回應,為大家帶來歡笑。
噢,我真是愛死了讀書會!

下次的分享書目《隱藏的邏輯》
我已經買了書要好好K囉~~
聽說下次的導讀很強呢!! 好期待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ber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